漢語研究的新貌:方言、語法與文獻New Horizons in the Study of Chinese:Dialectology, Grammar, and Philology釋地名中的“陽'潘悟雲復旦大學提要本文論證了中國地名中的“陽',上古 *laŋ,其本義為“平地',即“野'*laʔ 的形態變體。“陽'在其他方言中的地名還作“洋、垟'。因為各地的音變不同,還產生了“浪、埌、俍、閬、塱、蕩、宕'等不同的地名用字。關鍵詞陽,地名,語源中國地名中大量出現的“陽',幾乎所有的古今字書都解釋作山之南、水之北。有些地名可以作這樣解釋,但是更多的地方釋義欠安,“安陽、丹陽、雲陽、棗陽、西陽、德陽、昔陽、固陽、原陽、略陽、開陽',其中的“陽'就不是山之南水之北可解釋。還有好些地方叫“平陽',意思就是平原。史云堯都平陽,舜都蒲阪,禹都安邑,“陽'與“阪、邑'相對,說明“平陽'的“陽'為“地'義。在古代文獻中尚有許多“平陽'釋作平原的記錄:《增廣賢文》:“龍遊淺水遭蝦戲,虎落平陽被犬欺'《西遊記》第五六回:“下西坡,乃是一段平陽之地'《說岳全傳》第四十回:“但見一片荒山,四面平陽,多是青草。'《孽海花》第一回:“忽然到一個所在,抬頭一看,好一片平陽大地!'漢語研究的新貌:方言、語法與文獻,2016,135-140©2016 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吳多泰中國語文研究中心New Horizons in the Study of Chinese: Dialectology, Grammar, and Philology, 2016, 135-140©2016 by T.T. Ng Chinese Language Research Centre, Institute of Chinese Studies, The Chinese Universityof Hong Kong136 釋地名中的“陽'其中的“平陽'只能解釋作平原。可見在明清的方言口語中,平原還有作“平陽'的。現代以“平陽'為地名者,全國不下幾十處之多,還有許多地名作“平洋'、“坪洋',滁州、龍岩、上饒、揭陽、北海諸市都有“平洋'地名,福州、莆田、龍岩、贛州、寧德、潮州、廣安、安順有“坪洋'地名,實際上就是“平陽'。中國有許多以“洋'命名的地名,如浙江的陳洋、南洋、大洋、西洋、田洋、北洋,福建的後洋、王洋、穀洋、坪洋、黃洋、張洋、洋地,江西的洋陂、長洋、五裡洋,廣東的洋田、芹寨洋、羅洋、洋高。這些方言區把田野叫作“洋'。浙江的溫州、麗水一帶還把地名中的“洋'改成“垟',表示與土地有關,與海洋無涉。溫州“趙平垟',意思是趙姓那片土地。農民下地,說“到垟裡去',田野之中叫“垟心'。“陽'(洋、垟),上古音 laŋ,與“野'laʔ 陰陽對轉,是同一個詞的不同形態。這就像上古的第一人稱“吾'ŋa̠,又說“卬'ŋa̠ŋ,“余'la 又說“陽'laŋ(《爾雅》“陽,予也')。上古的 laŋ,到中古變成以母陽韻 jaŋ,但是在有些方言與語言中,仍然保持laŋ 的讀音不變,就成了來母唐韻字了,這就是許多地名中的“浪'。今柳州、河池、梧州、玉林、黔南都還有地名“平浪',與其他地方的“平陽、平洋'實出一源。此字在廣東寫作“塱':西塱、東塱、鵲塱、黃竹塱、塱心、塱下、大塱。南寧有個很有名的地名“埌東、埌西'。上海郊縣有許多帶“浪'的地名:湯更浪、何家浪、沈家浪、陸家浪、錢更浪、沙更浪、管更浪。上古的 l- 有些變作中古的以母 j-,還有些變作中古的定母 d-,所以曾運乾有“喻四歸定'說。上面所說的這個 laŋ,在有些方言中就變成了 daŋ,成了定母唐韻的讀音。“地方、處所'一詞在松江、余姚、寧波說“戶蕩',龍泉、永嘉、泰順說“宕地',溫州說“地宕',靖江說“蕩子',江陰、常州、昆山、黎里說“場化',它們實際上屬於同一個語素。“場所'的“場'應該就是與“野'的陰陽對轉。許多吳方言的人稱複數,從人稱代詞加處所詞虛化而來:“我這個地方'虛化為“我這邊',最後虛化為“我們'。“我們'在湯溪說“阿當',金華說“阿郞'。“阿'就是“我'(ŋa>a),金華的“郞'laŋ,是比較早期的形式,意義是地方,在湯溪話中塞化為“當':laŋ>daŋ>taŋ。潘悟雲 137土地說 laŋ,不只存在於漢語,也見於一些民族語。如宗地苗語“地'作laŋ55。徐松如《粵江流域人民史》:“壯人本呼野市為浪或閬'。字又寫作“埌'。各地的語義也有稍許變化。有的變作“水泡地',一大片低窪地,不漲水的時候種菜,漲水的時候裡面有魚或者鴨子,有的村子有個“公共埌',村裡的人共有。鄧玉榮有篇文章說藤縣的地名裡帶“埌'的地名有兩個意思,一個是有水的,一個是沒有水的,好像沒有水的還比較多一點。南部壯語區一帶有“央人'部落,意思是“山區平地的人',其中的“央'jaŋ 從 laŋ 變來,與上文討論的漢語的“陽、洋'相當。德保、靖西、那坡一帶的壯人自稱 kaːŋ3 jaŋ1,其中的 jaŋ1 也是山坪的意思。古史與方志上稱廣西的“俍人、俍兵、俍民',其中的“俍'laŋ,也就是山區平地的意思。史傳廣西瓦氏夫人帶郎兵抗倭,郞兵就是俍兵。地佬話裡有個詞“沙埌',就是水邊的開闊地,其中的“埌'也有同一的來源(以上材料由覃鳳余提供)。徐松石書裡說“野市'是壯族人的露天集市場所,北壯的集市基本都說“墟'了,但是鳳山、巴馬的老人還殘留著“閬/浪'的說法。南部壯語的集市有 haŋ 和 jaŋ 兩種說法,都來自 laŋ,其中的 h-較西班牙語的 ll->j-。“野市'也好,“水泡地'也好,都是從土地一義演變而來。漢語中的“陽、洋'都是陽平字,但是此字在廣西粵語讀 loŋ4,平話讀laŋ4,壯語讀 laŋ4,都與漢語的陽上對應,所以它不屬於漢借詞,而是壯語留下來的底層詞。吳語中表示處所、地方義的“蕩、宕',讀陽上,也可能是古代這些地區百越原住民留下來的底層詞。許多漢語帶“陽'的地名,原來帶有“州、邑'等表示地方、處所,後來才換成了“陽'字。洛陽西周的時候叫洛邑,西漢才叫洛陽。信陽,古代叫申國、申縣、申州,後來才改名信陽。古代“信'與“申'通假,後邊表示地域義的“國、縣、州'改為“陽'。綿陽古稱綿州,後來只不過把“州'改成了“陽'。慶陽原叫慶州,後來把“州'改成了“陽'。正陽古為慎國,西漢初年改為慎陽,雍正元年為避雍正皇帝名胤禛諱改稱正陽縣。138 釋地名中的“陽'旬河古稱旬水,由北而南流過旬陽,很難說旬陽在旬水之北。且秦時叫旬關,漢代才改名為旬陽。南陽,以前都說是因地處伏牛山以南,漢水之北而得名。如果說它是伏牛山南邊的一片土地,解釋起來更好。富陽古稱富春,東晉太元十九年為避簡文帝生母太后鄭阿春諱,更名為富陽。所以,富陽實際上就是富春這片土地。與此類似的還有建陽,東漢叫建平縣。西晉太康元年更名為建陽縣,意為建平之地。即使有些可以解釋為“水之北'的地名,也可更好地解釋為“地'義,如耒陽,可解釋為耒水流經之地。上海 復旦大學 中文系潘悟雲 139Yang ( 陽 ) in the Geographical Names of ChinaWuyun PanFudan UniversityAbstractAn argumentation is given to Yang ( 陽 ) in names of places in China. Its originalmeaning is “ground' ( 平地 ). Its Old Chinese *laŋ is the morphological variant of Ye ( 野 )*laʔ. Furthermore, we argued its etymological relations with “ 洋、浪、埌、俍、閬、塱、蕩、宕 ' in Chinese dialects and minority languages.KeywordsYang(陽), geographical names, etymology |